18公里黄金海域里的生命卫士
(2016-10-11 18:45:40)
核心提示:
从烟台山到马山寨,一条18公里长的海岸线。
烟台东顺海上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和烟台西顺海上旅游开发有限公司,在这条旖旎的海湾经营着海上观光旅游项目。
而在主业观光旅游之外,他们又承担起了海上义务救援的重担。自公司成立至今的20多年里,经他们救助的落海游客已有千人之多。
为了有组织地完成海上救援工作,他们在总经理倪东的带领下,于2015年5月1日抽调15名队员、10艘快艇组建了烟台市东顺海上志愿救护队。
近日,记者走进这个救护队,听总经理倪东,讲述他们20年间,那些鲜为人知的救援善举。
18公里黄金海域里的生命卫士
(救援,时刻准备着)
从烟台山到马山寨,这18公里的黄金海岸线,贯穿了烟台中心区的芝罘区、莱山区和高新区,在这条被称作是烟台两座烽火台串起的最美海岸线柔软的细沙上,分布着大大小小的三个海水浴场和十几个游艇码头。
每年夏天,这条风景带都会吸引着国内外如织的游人。人多,必然会发生各种紧急的状态:坠海的、被风浪推走的、不识水性迷途大海的,当然还有为数不少的轻生的人。
烟台市东顺海上志愿救护队,就是在游人落水的第一时间伸出援手的人。
“救人是会上瘾的”
(救援总指挥倪东)
今年55岁的总经理倪东,是这支志愿队的倡导人和组建者。说起自己救人的经历,憨厚朴实的倪东竟然木讷起来。“20年前吧,那是1996年,我用全部的家当买下了一条快艇,在烟台第一海水浴场载游客观光旅游。那时候想法简单,烟台这么美的海岸线应该让更多的人看到,当然更重要的一点,全家人的生活来源都在这条快艇上了。”
倪东说,当年的7月中旬,他驾驶快艇带着游客从崆峒岛返航时,看见崆峒岛和扁担岛之间的海域里漂浮着一个橡皮筏子,两个中年女子和一个小女孩在筏子上挥着手,好像是在呼救。“那时想不了那么多,救人要紧,我赶紧顺着水流,把快艇靠了过去。”倪东看见筏子上的三人面色苍白,估计是受到了惊吓,便朝她们喊话安慰。由于当时快艇的马力小,只能用绳子拖着她们的橡皮筏子慢慢驶向岸边。平安靠岸后,倪东准备离去时,筏子上的其中一位女子紧紧抓着他的衣服不让走,另一位女子匆忙跑向存放衣物的地方。不一会,那位女子拿着一沓钱返回,非要塞给倪东报答他的救命之恩。倪东粗声大气地说:“救人本来是件好事,我要是收了你的钱性质就变了。”说完,转身就要离开。那两位女子赶忙解释说,她们是来自北京的游客,由于不熟悉大海,自带的橡皮筏子远离陆地后,才惊慌地呼救。“烟台人真好,救人不留姓名还不要报酬。”听到她们由衷地夸赞,倪东乐着回到了自己的快艇上。
“第一次救了人,心里真的很高兴,以后载客人游玩的时候,我就一直留意海里的情况,就像上瘾了一样。”倪东憨厚的笑谈往事。
1999年的11.24海难,倪东是通过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知道的,看完电视的11月26日一大早,他叫上一起跑快艇的同伴,驾着自己的小快艇就赶往出事地点,当时他的念头是:“大船带不上缆,我去帮一把兴许有用。”谁知道快艇驶出不远,在崆峒岛和养马岛海域之间,他就遇上了风浪,幸亏当时参加救援的一艘军舰搭载了他们。可是,由于风浪太大,拖在军舰后面的小快艇很快就被大海吞没了。
他跟着军舰帮忙完成救援任务后,就开始寻找自己全家人的饭碗——他的小快艇。他沿着海岸线一直走到荣成的石岛,走了整整三天,渴了就到老乡家里讨口水喝,三天里,他几乎没有吃什么东西,一门心思都在快艇上。
快艇丢了,一家人的生活来源没了,爱人的抱怨,孩子的哭泣,让这个1米8的大汉觉得无地自容。他咬牙说:“我觉得我没有做错,烟台再不能发生这样的灾难了,我希望大家都好好活着。”取得家人的理解后,他到处筹钱,开创了自己的旅游事业,同时,也把救人当成了自己的义务。
“不道谢挨打挨骂是常事”
翻开报纸、打开网络,凡是烟台海边出现救人的事件,几乎都与倪东和他的团队有关。“每年夏天能有个百八十起的,冬天还常常有突发事件发生呢。”倪东淡然说着,海上救人对他们来说,几乎是家常便饭。
2015年9月的一天傍晚,倪东驾车从日照回家,马上就要开进地下车库时,电话在信号中断前及时地响起了,是烟台边防支队水上边防派出所的值班民警。民警告诉他,东山宾馆栈桥处有人落水,边防民警需要倪东的紧急配合。
时间就是生命。倪东边倒车,边打电话通知最近的快艇赶到事发现场,为了赶时间,他连闯了三个红灯。到现场后,救护车、消防车和警车都已经到位。倪东奔到栈桥水域,借着昏黄的灯光向海里眺望,不一会就发现了漂浮在100多米外的人影。快艇根据他的指挥迅速靠了过去,把溺水的中年女子拽了上来。
救护车带来的工作人员做胸腔挤压和人工呼吸后,累得一下坐在地上,喃喃地说:“这个人有救。”听到这话,倪东一下跪在地上,做起了人工呼吸。“你没尝试过,真不知道那滋味,真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的。”吸出来的粘液溅到倪东衣服上,他不顾一切地继续做着人工呼吸。突然,那位中年女子一个打挺坐了起来,抡圆了胳膊,用尽全力给了倪东两耳光,站起来摇摇晃晃地走了。被打得眼冒金星的倪东愣在那里,“这人算是救活了啊。”
2013年1月,正在家里“猫冬”的倪东接到边防派出所电话,称“旅游大世界码头有人落水。”倪东迅速通知副经理和值班船长,并翻出6件救生衣备用。他们从太平湾码头驾艇驶出,腊月里的风浪,让这些熟识海上风浪的人几乎都没法招架:“那大浪几十米高,我们的快艇一会被推到高楼顶上,一会被打进一片黑暗中,从太平湾码头到旅游大世界,用了整整35分钟。”知道烟台冬天大海脾气的人,当然都见到过这样的惊险,那铺天盖地的风浪霎时就能吞没一切。“人是在旅游大世界码头200米左右海域找到的,我们拼尽全力把他拉到快艇上时,他竟然很气愤,说我们多管闲事,原来是个冬泳爱好者。”
懂行的人都知道,干海上旅游这行其实挣不了多少钱,每年黄金时段也就是4月底到10月底,旅游服务公司的所有船舶每年还必须进行“船检”,一条船的检测费用为700元,一旦出现故障,维修费用会上千元。
东顺海上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有一笔自己的“救援账”。“公司有60多条船,每天花在巡逻上的费用就有2000元。”旅游旺季时,倪东每隔15分钟都要安排船只进行海上“巡逻”,及时发现沿岸险情,这样一来公司每天大约要出动船只50次,每次巡逻的耗油成本大约在40元左右,也就是说一天下来,公司光花在巡逻上的费用在2000元左右。
“花费再多也得做,咱不能见死不救啊,只要大家能理解、认可我们,我们就很满足了。”倪东说,参与海上救援是自己应该做的事,要不然迈不过良心这道坎。
(每天等候着为数不多的游客)
“没礼貌的美国CEO”
为了更好地救援,倪东把自己的弟弟倪西安排在相对重要的烟台大学海水浴场。作为东顺旅游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的倪西说,他们在月亮湾、栈桥和烟大东门负责义务救援,每年能救100多人。“人命的事是大事,花点钱不算什么。我大哥平时就这么说的。”倪西恪尽职守,绝不让一个生命从自己眼皮底下落海。
2015年7月中旬的一个下午,一个从青岛到烟台旅游的美国CEO酒后从马山寨山后下海游泳,天黑后,在岸上看衣服的翻译和司机报警称,美国人下海失踪了。边防派出所接警民警迅速联系上东顺公司,公司当即派离马山寨海域最近的倪西驾艇搜救。倪西跟犁地似得一块海域一块海域的翻找,茫茫大海上根本没有美国人的踪影。
从天黑找到天亮,又从天亮找到傍晚,美国CEO的“失踪“惊动了青岛市四方区的区长,区长亲自赶到烟台督促搜救。一天一夜了,实在找不到人的倪西问翻译:“会不会已经回酒店休息了呢?”“不可能!护照房卡都在我手上,怎么回酒店?”翻译断然否定了倪西的问话。疲劳的倪西只得再次到海域翻找。
寻找的过程中,倪东始终担任着搜救总指挥,看看确实是搜救无果,他果断地让倪西陪着翻译上皇冠假日酒店寻找。
(海上搜救)
到酒店一看,那位惊动了青岛烟台两方领导、害得快艇搜救一天一夜的CEO正吃着鸡腿,切着牛排呢。看着焦急找他的人们,他竟然来了一句:“小题大做。”
“光找他花费的油钱就是7000多,他一句谢谢都没有,还满不在乎地吃着。要不是那么多领导在场,我真想让倪西踹他两脚。”倪东很生气,都说中国人出去素质不高,美国人素质是真低。
今年7月,也是在马山寨海域,两位唐山小伙自制了帆船驶向大海,还自制了海上定位。可是,海上定位没有定准,自制的帆船不敌风浪,他们被风浪带到了崆峒岛海域以北,找到他们的时候,一个小伙子已经落水失踪了。
为了这次搜救,东顺公司花费了6天6夜时间,快艇轮班在海上搜索。“说句不好听的话,船长上岸吃口饭的时间,家属都催促,我们也真没心思吃饭啊,只能抹抹嘴继续下海找。”说起自己的员工,倪东满是心疼。
搜救在第七个天头上停止了,确实是找不到了,跟家属和单位达成共识之后,烟台东顺志愿救护队才停止了搜救,这次搜救,光油钱就是一万多,还不算那些搜救船长的加班费。
倪东说:“除了海上义务救援,我们经常参加捐款等活动,汶川地震时,那时候公司规模很小,我们捐了17000元呢。我们的船长们每年救人都能损失几部手机,不是被被救人的人撸掉到海里了,就是一个猛子下去被海水泡了,但救人,我们无怨无悔。”
|